费正清

用学术与世界对话——写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开幕之际

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,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。数百年来,随着中外文明互鉴的不断拓展,外部世界逐步形成了系统认知中国的专门学术。通过“中国学”这扇学术窗口,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大规模地传播到世界各地。如今,中国发展日新月异,中国与世界的互

学术 费正清 柯文 中国学 世界中国学 2025-10-15 01:33  2

为何西方都认为,中国最强盛时并非汉唐,而是拥有先进科技的宋朝

在中国历史的“荣耀排行榜”上,汉唐常年霸榜,武功赫赫、国力强盛,几乎成了“泱泱大国”的代名词。但近些年,西方学界却突然“改口”了:他们越来越一致地将“最强盛的中国”投票给了一个不怎么爱打仗、反而热衷搞科技创新、发展市场的朝代——宋朝。

科技 汉唐 宋朝 李约瑟 费正清 2025-10-15 16:08  3

中国学——从&

在出版于1764年的《哲学辞典》(Dictionnaire philosophique)中,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(1694—1778)谈到东方的一位智者:"他朴实无华,坦率真诚,无意欺世盗名......这个人,便是孔子……" 这些话背后的笔锋所指,是一个由腐败

耶稣会士 费正清 中国学 张西平 何培 2025-10-14 17:39  4

全球学者:中国经验值得世界学习

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,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。数百年来,随着中外文明互鉴的不断拓展,外部世界逐步形成了系统认知中国的专门学术。通过“中国学”这扇学术窗口,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大规模地传播到世界各地。如今,中国发展日新月异,中国与世界的互

学者 汉学 费正清 柯文 中国学 2025-10-14 16:12  2

林徽因:山谷留有那回音

1935年年底,一个冬日的下午,林徽因已经在梁思成的办公室连续工作三个小时。那一年,她和梁思成在山东曲阜考察了孔庙建筑群,并沿胶济铁路途经历城、章丘、临淄、益都等11个县,寻找散落山涧旷野的“文化瑰宝”。归来后,有大量案头工作。此刻,里间只有她一个人,窗户正好

林徽因 梁再冰 梁思成 费慰梅 费正清 2025-09-30 08:28  6

柯文:我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两本书,是我在美国出版最困难的两本书

柯文1934年出生,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亚洲研究及历史荣休教授,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。1955年进入哈佛大学,师从费正清与史华慈。研究兴趣包括清史、中国思想史、中西关系史、历史编纂学、批判性历史与公众记忆的冲突。代表作有《在中国发现历史:中国中心观在美

出版 美国 费正清 两本书 柯文 2025-09-21 09:27  5

柯文:如何从中国发现历史?

柯文,1934年出生,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亚洲研究及历史荣休教授,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。1955年进入哈佛大学,师从费正清与史华慈。研究兴趣包括清史、中国思想史、中西关系史、历史编纂学、批判性历史与公众记忆的冲突。

历史 王韬 费正清 雷颐 柯文 2025-09-20 08:15  8

纪念柯文先生|柯文谈他的中国史研究之旅 | 2509-076(总第3207期)

柯文,1934年出生,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亚洲研究及历史荣休教授,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。1955年进入哈佛大学,师从费正清与史华慈。研究兴趣包括清史、中国思想史、中西关系史、历史编纂学、批判性历史与公众记忆的冲突。代表作有《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:王韬与晚

研究 中国史 费正清 柯文 历史三调 2025-09-19 20:39  10

柯文:从中国发现历史

柯文,1934年出生,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亚洲研究及历史荣休教授,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。1955年进入哈佛大学,师从费正清与史华慈。研究兴趣包括清史、中国思想史、中西关系史、历史编纂学、批判性历史与公众记忆的冲突。

历史 王韬 费正清 雷颐 柯文 2025-09-18 23:33  8

纪念柯文先生丨柯文谈他的中国史研究之旅

柯文,1934年出生,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亚洲研究及历史荣休教授,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。1955年进入哈佛大学,师从费正清与史华慈。研究兴趣包括清史、中国思想史、中西关系史、历史编纂学、批判性历史与公众记忆的冲突。代表作有《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:王韬与晚

研究 中国史 费正清 柯文 历史三调 2025-09-18 00:01  6